聽說它應該叫鈕扣藤才是, 但也有業者稱它鈕扣蕨, 但其實它不是蕨類, 但支條成熟後與鐵線蕨很像, 第一次買鈕扣藤是在陽明山竹子湖, 它雖然只有小點點的葉子稀稀疏疏的搖曳在室內裝飾瓶中, 支條有彈性讓垂墜感多了點柔美, 覺得很浪漫忍不住就把它帶回家, 但我總共養死很多次, 好像不是乾死而是濕死.
這次在建國花市看到賣很大一盆, 還是忍不住買了, 業者說不能太溼, 表土乾了(土中間還是微溼), 盆變輕了再澆透(它不是蕨類, 雖要環境保溼但土不能太溼, 土要一直是微溼的狀態, 否則馬上葉黃掉葉), 若有放接水底盆土裡可能較溼就再多放一兩天再澆. 它雖喜歡陽光但不能直射陽光, 所以我吊掛(吊掛的盆栽容易失去水份變乾)在較弱光的一邊, 天氣若太熱光太強, 就擺放在弱光照的牆邊(背光), 我家陽台是面西, 夏天就不能吊掛在採光罩下, 太熱了葉子會變黃.
它應用分株繁殖較簡單且快, 但是種久了它的枝條會愈長愈長下葉會掉光, 若在下葉還在時不修剪枝條讓它長出分枝的話, 很容易形成盆栽正上方沒葉子, 也就是枝條底部葉子掉光, 剩尾部有葉子, 而枝條因很軟會下垂, 讓盆栽看起來像禿頭般不好看, 所以這時候就要剪枝條讓它長出分枝來避免此情形發生. 另外要告知的是沒了下葉修剪也無法長分枝, 也就是說剪枝時, 留下的枝條上需帶有葉片, 才能帶動長出分枝, 所以剪枝時不要將它剪得光禿禿沒留下葉子. 這樣也就是要趁枝條底部還有葉子就要慢慢修短, 不要等到枝條下方都沒葉子了才想要剪, 那麼原株就變禿頭沒法長分枝了, 只能用插枝來種讓它看起來整盆枝條上的葉片看起來茂盛些, 插枝前浸水生根的那段過程也是會有掉下葉的情形發生, 所以所剩葉片更少了, 待生根後移植於土中後, 感覺會慢慢長出葉片的, 插枝的適合季節在春, 秋較涼爽的時候.
而剪下來的枝條是要用扦插來延續生命, 好幾次想插支繁殖它都失敗, 因為枝條太細弱了, 上網也找不到相關繁殖資料, 這次秋天再剪一些中熟支條想試試看插支能不能活, 有直接剪下來後插在土裡, 這樣是會失敗的, 吸不到水份乾枯掉, 剪下後支條因很細軟脆弱, 不用拔掉下方幾節的葉子, 否則很容易弄斷它, 直接聚集每支支條成一小撮, 插在水瓶中約三四星期, 平常見水髒了就換水, 從支條最下端發出根來後, 再移植到土裡, 有發出根就成功一半了, 接下來要控制好土的溼度才不會爛掉.
其實對插支的繁殖, 我試過很多種植物也是先在水中讓它發出根再移至土裡是最不會失敗的, 成功率也最高; 若不採此法, 一般插支也是在剪下後要插在水中一小時, 讓它吸飽水份再插在土中, 但由於土質的保溼度與氣候是否溼熱等都會影響插支的支條健康, 常常插在土中很容易爛掉, 反而在水中養殖簡單多了.
第一次發根後移植至小盆, 再剪下一撮放水瓶待發根.
建議不要移植至大盆, 因盆大土多不易乾, 過溼若又遇土熱怕會爛根, 所以寧可一次剪下一小部份在水瓶讓它發根再移植, 經兩次移植在小盆成為這樣, 移植後還是放在牆邊下有光照處或樹蔭下, 不要直射陽光, 土表稍乾再澆透水. 網友可能會覺得質疑, 為何放在水中不會爛根放土裡就會? 放土裡因氣候溼熱造成土也吸熱, 容易讓根無法呼吸就易爛, 水中就不會像土壤那樣熱, 水只要不曬太陽在日蔭下不像土那樣熱, 我覺得是這樣啦! 希望沒有說錯. 所以插支的季節多在春秋等較涼爽的氣候. 葉片若是靠近根部的黃化可能是老葉, 但若發生在中段或尾端變黃可能是陽光太強或水份不夠土壤過乾所致, 就要移至曬不到陽光的日蔭處, 但只要土壤過乾好像很容易救不活, 導致大部份葉轉黃, 掉光葉後只剩光禿禿的枝條而已. 所以不是很好照顧, 過濕過乾光太強都不行, 得保持盆面土稍乾但盆中土是溼潤的, 枝條多又是大盆栽較易掌控在此狀態, 小盆栽往往土壤易乾較難掌控; 枝條少重大盆栽往往會太溼易爛.
這是許久後僅存比較多綠葉的插枝成功盆栽, 其他的因外出沒澆水過乾枯死了. 其實枝條疏些微風吹起反而讓它有種飄逸的彈跳的美感, 與繁茂的大盆栽完全不同的感覺, 如果不怕大盆分株後視覺上會缺一角不圓滿, 分成小株分置於庭園不同腳落用漂亮的外盆裝飾一下也不錯看.
2017/04
同樣一盆, 枝葉更茂盛了些.
根都從底盆跑出來了, 將吸收不到營養, 表示該換大一號盆了.
枝條有點凌亂, 上面還有芽蟲, 沒辦法這就是它的日常特色.
換盆後希望繼續好好活著渡過炎熱的夏天.
沒多久後, 覺得太多小盆不好管理, 乾脆兩盆合併為一盆.
原盆有被修剪的關係, 不像原本那樣茂密. 但至少看起來還是原來整球團團圓圓的模樣, 沒有變型走樣太多, 但是總覺得長太長反而沒那麼好看, 要有點短能夠隨風吹有彈性的搖曳著最有味道.
從上往下看, 頭也有點禿了, 但我已盡力在幫它增加分支來掩飾它. 養到現在還沒被我養死就很不簡單了. 它在嫩芽的地方很常會有芽蟲(綠色小蟲)聚集, 只噴肥皂水效果沒有很好, 但再加小蘇打就不一樣了, 噴了蟲蟲就都不見了.
在冬天一月的時候它開了很多這樣的小白花, 花掉了剩下綠綠的花萼, 裡面若看到黑黑的像小石頭的應該就是種子, 把它撒在禿了頭的盆栽裡, 或許可以讓它快長出新芽補救它禿頭的缺點.
一直有澆很多水卻沒有從下方流出的困擾, 盆子經澆水後變得好重, 手觸摸表土感覺土很札實不鬆軟, 應該是久了沒翻土經水沖刷後變得密實, 這樣對根也不好, 所以趁春天的尾巴趕緊將它疏鬆一下土. 要用分珠法繁殖的, 就直接從盆底縱向剪開, 看要分1/2, 1/3, 1/4隨個人, 再將土團疏鬆開來就可入盆並填土.
土雖結得密實, 不過還好剛剛澆過水讓土變得有點鬆軟, 用鏟子還有手來撥開土與根, 發現其實根沒有長很長, 但與土很密實的結在一起變得像一顆硬塊, 稍修剪根的長度, 讓那塊硬塊的根與土脫離大部份, 就直接入盆填回疏鬆過的土稍壓一壓表土. 我並不想分株, 想讓它繼續這樣圓滿茂盛的長下去.